城鎮(zhèn)水處理場站工程
案例分析題
案例(一)
設計采用明挖施工,輔以井點降水和局部注漿加固施工技術措施。
施工前,項目部進場調研發(fā)現(xiàn):高鐵橋墩柱基礎為摩擦樁;城市道路車流量較大;地下水位較高,水量大,土層滲透系數(shù)較小。項目部依據施工圖設計擬定了施工方案,并組織對施工方案進行專家論證。
根據專家論證意見,項目部提出工程變更,并調整了施工方案如下: 1、取消井點降水技術措施;2、泵站地下部分采用沉井法施工;3、管道采用密閉式頂管機頂管施工。
【問題】
1.簡述工程變更采取 1 和 3 措施具有哪些優(yōu)越性。
案例(二)
事件四:金屬止水帶安裝中,接頭采用單面焊搭接法施工,搭接長度為 15mm,鐵釘固定就位,監(jiān)理工程師檢查后要求施工單位進行整改。為確保調蓄池混凝土的質量,施工單位加強了混凝土澆筑和養(yǎng)護等各環(huán)節(jié)的控制,以確保實現(xiàn)設計的使用功能。
【問題】
1.說明事件四中監(jiān)理工程師要求施工單位整改的原因?
案例(三)
某公司中標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處理規(guī)模為 70 萬 m3/d,其中包括中水處理系統(tǒng)。中水處理系統(tǒng)的配水井為矩形鋼筋混凝土半地下室結構,平面尺寸為 17.6x 14.1,高 11.8,設計水深 9 米;底板、頂板厚度分別為 1.1m, 0.25m。
【問題】
1.配水井滿水試驗至少應分幾次?分別列出每次充水高度。
案例(四)
施工前,項目部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基坑開挖專項施工方案,降水施工方案,灌注樁專項施工方案及水池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相關內容如下:
(1)水池主體結構施工工藝流程如下,水池邊線和與樁位測量定位一>基坑支護與降水→A →墊層施工→B→底板鋼筋模板安裝與混凝土澆筑→C→頂板鋼筋模板安裝與混凝土澆筑→D(功能性實驗)
(2)為防止水池在雨季施工時因基坑內水位急劇上升導致構筑物上浮,項目制定了雨季水池施工抗浮措施。
【問題】
1.寫施工工藝流程中工序 A、B、C、D 的名稱
2.項目部制定的雨季水池施、工抗浮措施有哪些?
答案與解析
案例分析題
案例(一)
取消井點降水的優(yōu)越性:①防止鐵路橋基礎下沉變形②防止城市道路變形開裂③加快施工進度采用密閉式頂管的優(yōu)越性:①施工中不需要中斷交通,對交通影響小②密閉式頂管不需降水
案例(二)
1.①接頭采用單面焊搭接法施工,應采用雙面焊接②搭接長度為 15mm,應為 20mm③止水帶采不得用鐵釘固定就位,應采用綁扎或鋼筋架固定
案例(三)
2.滿水試驗至少應分 3 次;注水深度第一次: 3m 處;第二次: 6m 處;第三次 9m 處
案例(四)
1.A:土方開挖與支撐; B:底板防水層施工;C:池壁鋼筋模板安裝及混凝土澆筑及支撐拆除; D:滿水試驗
2.(1)基坑四周設防汛墻;建立防汛組織,強化防汛工作。
(2)構筑物及基坑內四周埋設排水盲管(盲溝)和抽水設備
(3)備有應急供電和排水設施并保證其可靠性。
(4)當構筑物的自重小于其承受的浮力時引入地下水和地表水等外來水進入構筑物,使構筑物內、外無水位差
說明:以上文章內容來源于本站原創(chuàng)以及網絡整理,僅供考生學習交流使用!如有異議,請考生以考試大綱及官方教材的內容為準。
掃一掃關注我們